第九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开幕
发布日期:2018-3-6 16:09:15 中国石材网 http://www.stonesm.com
3月6日上午,第九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于国际会议厅正式启幕。本次论坛主题为《内境·外象》,由台湾著名建筑师、大元建筑工场创始人姚仁喜担任主讲嘉宾,新葡的京集团8814院长王绍森主持。
“建筑迷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实现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微妙平衡。”姚仁喜说。他认为,建筑创作的过程与成果,实际上是对建筑师“内境”的一种表达。什么是“堂奥”?——“把门打开,刹那的东西是堂,门后看不到的东西是“奥”,“奥”在心里,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现场,姚仁喜从建筑的角度阐述了他眼中的“堂奥”哲学。并从“环境与自然”、“艺术与情境”、“历史与文化”、“心灵与人性”四个角度,系统分享了兰阳博物馆、函谷山庄、台湾高速铁路彰化站、苏州诚品、法鼓文理学院、乌镇剧院、湖畔大学、台大次震宇宙馆、水月道场等案例。
台湾高速铁路彰化站是台湾花卉集散地之一,姚仁喜采用“暖房”的样式将其呈现。“车站是个‘慌张’的地方,它需要用‘致宁性’来抚慰旅人和旅人孤寂的共同感。”姚仁喜说,建筑不是纯粹的艺术,它需要对于行业本身的爱来引领感悟。
论坛上,新葡的京集团8814院长王绍森和姚仁喜展开了一场有关对于建筑本身思考的对话:
王:就东西方的时间轴和空间轴而言,建筑师应有何作为?
姚:现代建筑不应只是一种形式。在全球化沟通日益紧密的当下,好的建筑应当融合传统精神,将人生、艺术、修行等自然存在的东西表达出来,至于用什么材料进行表达则要归因于因缘。建筑师要树立自己的“态度”离不开对乡土、习俗等方面的了解。如何把传统的、特有的东西发挥到世界的舞台上是当下每一个建筑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您认为应当如何处理“环境”、“建筑”、“景观”三位一体的融合?
姚:就建筑本身来看,它里面需要有人,故事在建筑内发生。不论是“都市”抑或是“景观”,都是场景的一部分。建筑师对于“光影”、“温度”、“布景”等因素都要有很大的敏感度,建筑师不应当只看到建筑本身而忽略了这些,换句话说,更应该重视“建筑的过程”。
王:在采用清水混凝土的过程中有哪些深刻体会?您认为应当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细节?
姚:处于偶然的机会得以尝试这个材料。有时候使用材料就像“炒菜”一样,往往在不经意中时或与他人交流中,能够获知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土方法”。
现场自由提问环节:
1、中国有句古语:“忌白当黑。”您的很多作品简约、朴素,这样的风格在创作后期有无发生改变?
答:越难做的东西越简单,现在很多东西从“形”上看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就像之前提到的,有时候“看不见”的就是最好的。
2、设计师在走进乡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过多的将原来的痕迹带入?
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是一种倾向。但是很多建筑师花了太多的时间融入,反而忽视了场景的重要性,带来了很多不幸的结果。盖房子其实每个人都会,或许可以尝试和当地的建筑师多进行交流,真正地走进乡间,避免把城市里的东西照搬。
3、做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从计划到落实有时候会发现“意外中的美好”,您会拒绝这种“美好”出现吗?还是坚持把最开始的计划落实到最后?同时,您认为建筑的“纯粹性”和“最终呈现方式”哪个更重要?
答:先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计划最初是个概念,它是支撑后续计划继续走下去的东西,是拿来用的,用到最后你可能会改。所以大胆去想,不要被最初的“计划”这一所谓的概念束缚住;心境清明的时候你能直观地看到心里的东西,但看得有多清楚与创作者当前的状态以及修养有关,将“看见”变成计划是一种挑战。就像古话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换句话说,能不能看得清,能不然有妙手,取决于创作者是否修心、练手。
来源:海丝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