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10日,2019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我校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交流与交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建筑与文化”。会议针对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地区建筑、文化交融中的当代新地域建筑、学科交叉与技术介入的建筑文化等相关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论坛由新葡的京集团8814、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由新葡的京集团8814、2019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组委会共同承办。论坛得到了40多所高校、10余家专业媒体以及JJP上海潘翼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近百名来自建筑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
上午8时,开幕式于新葡的京集团8814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新葡的京集团8814校长助理、基建处处长张建霖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晓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吴庆洲教授先后致开幕辞。大会还收到了来自中国建筑学会的贺信以及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创始人高介华先生的视频祝贺。我校新葡的京集团8814院长王绍森教授担任本次会议主持。
(新葡的京集团8814院长王绍森教授)
在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由志愿者引导参与此次讨论的全体嘉宾进行开幕式合影留念,拉开了随后系列讲座的序幕。
9日上午,讨论会在科学艺术中心音乐厅进行,会议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程泰宁教授做主题讲演。
演讲1
《是建构自己话语体系的时候了——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程泰宁教授)
第一位主讲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程泰宁教授,他的演讲主题为《是建构自己话语体系的时候了——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程教授认为,没有自己的话语体系,缺乏有力的理论体系做支撑,是我国目前建筑文化与西方差距的主要所在。“有了这样的话语体系做支撑,才能整体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造性发展。”
(JJP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协同负责人唐正国)
第二位主讲的是JJP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协同负责人唐正国,他的以《人本建筑的文化永续设计》为讲题,提出“永续是根本地响应人类生活与地球生态环境的设计思维,更是回应地景和环境的人本设计”。天·人·物·我的和谐相容,正是他们的本质追求。
演讲3
《五亭桥与曼陀罗》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吴庆洲教授)
第三位主讲人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庆洲,他演讲的主题为《五亭桥与曼陀罗》。吴教授认为五亭桥有金刚宝座塔曼陀罗的内涵,这两者交相辉映,为中华伟建增添一笔美妙而神秘的色彩。
下午14时许,主题演讲继续进行。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晓峰教授共同主持,邀请张玉坤教授、黄汉民教授、冯江教授、杨大禹教授和张宝贵先生做主旨讲演。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教授)
演讲4
《中国古代里坊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
第四位主讲人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张玉坤教授,他的以《中国古代里坊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为讲题的报告引起了全体人员的兴趣。他对接地的土地公的讲解改变了建筑文化曲高和寡的风向,对明长城军事防御系统的分析也加深了大家对建筑构造的理解。
第四位主讲人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他的以《中国古代里坊制度与长城防御体系》为讲题的报告引起了全体人员的兴趣。他对接地的土地公的讲解改变了建筑文化曲高和寡的风向,对明长城军事防御系统的分析也加深了大家对建筑构造的理解。
演讲5
《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地域特色》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汉民)
第五位主讲人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汉民的讲演也是引人入胜。关于《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地域特色》,他以定义和讲解福建土楼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建筑文化的魅力与重要。同时,黄教授也提出,“对本土文化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文化自尊的态度,文化自强的精神。”
演讲6
《里中道:巷的起源与归宿》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冯江教授)
第六位主讲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冯江教授,他用行动诠释了他的博学笃志,在《里中道:巷的起源与归宿》中,冯教授对“里”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巷”,里中道也。“巷子,起于制度设计,而归于日常生活。巷不仅是空间上的末梢,也是社会治理的尽端和邻里关系的纽带。”
演讲7
《从昆明近代建筑遗存看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多元融合》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大禹教授)
第七位主讲人,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杨大禹教授,就《从昆明近代建筑遗存看本土与外来文化的多元融合》展开他的讲演。杨教授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近现代昆明建筑风格的变化,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演讲8
《未知之于通道》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贵)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贵作为最后一位主讲人,他在其演讲主题《未知之于通道》中强调“美是多样的,晴天有晴天的美,阴天有阴天的美,整体土色也是一种美。”他对建筑的热情和好奇心,为其个人的探索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9日的交流到此结束,10日还将分设3个会场,围绕“互渐与互鉴——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地区建筑”、“本元与本源——文化交融中的当代新地域建筑”及“观念与观照——学科交叉与技术介入的建筑文化”进行专业的分享与点评。
举办此次活动意在传播优秀的建筑文化,增强对高校师生、业界人士等对建筑文化的系统认识,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领域在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突破与发展,致力于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体系的探究,为今后建筑的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设计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文 高圣岚/图 马志远 韦骅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