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建筑都是时间的低语,每一道菜肴都是情感的载体。今天,让我们随着心跳的节拍,漫步于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食堂之间,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回声,细细品味那些镌刻在舌尖上的记忆与故事。
/时光剪影,食堂新颜/
勤业餐厅
第一站让我们走进思明校区最大的餐厅——勤业餐厅。勤业餐厅位于新葡的京集团8814思明校区,距离大南校门100米左右。

在2015年的勤业餐厅改扩建项目中,勤业餐厅从外观到内部构架,都是由我校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罗林教授亲自设计。椭圆建筑形体得到沿用与创新,新建筑的外立面延续嘉庚建筑风格,与红砖绿瓦一道融合在厦大自然景观和嘉庚建筑群落中。建筑屋顶改为中式坡顶,覆绿色琉璃瓦屋面,配以砖石镶嵌砌筑的西式墙身,整体造型典雅美观、古朴精致。

建筑的材料、构造、色彩在传统与现代中交相辉映。坡屋檐下方延伸出来的玻璃挑板在增加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在视觉上减缓了大屋顶的沉重感。屋檐下饰以简化的“斗拱”装饰,更添中式韵味,也使坡屋顶与西式柱廊空间更好衔接,延续了嘉庚建筑“穿西装、戴斗笠”的风格特点。提取出周边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芙蓉楼群中红砖柱式元素,将原来的圆形柱改为方形红砖柱廊,用现代工艺仿效芙蓉楼群红砖柱,削减了原貌敦实的圆形体量,使得建筑更为轻盈隽秀,也使建筑与周边建筑更为和谐统一。


芙蓉餐厅

第二站让我们来到邻近的芙蓉餐厅。作为千禧年后厦大建设的第一个餐厅,芙蓉餐厅是思明校区历史上最大的"餐饮集散地”。1998年起,学校对芙蓉宿舍园区进行综合改造,原址四个食堂陆续拆除,重新进行设计,建造为两栋餐厅--芙蓉楼和东苑楼。芙蓉楼和东苑楼由连廊连接,呈两个“C”字形。

2001年厦大80周年校庆,芙蓉餐厅和嘉庚楼群主楼颂恩楼等一批重要建筑同期落成,成为厦大“80后”的成员之一。它也是新葡的京集团8814餐厅建设中首次对嘉庚建筑风格进行延续的餐厅。

芙蓉餐厅延续了红砖外立面,中庭的装饰融入闽南特有的出砖入石元素,红砖墙面饰以大块石板装饰,石板采用甲骨文等多种字体书写的“食”文化文字,尽显浓浓文化底蕴。提取了闽南墙体独特拼花“回”字元素,形成窗户独特的回型花纹设计。与东苑餐厅衔接部分采取西式的圆形拱门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典雅古朴。
南光餐厅

第三站,让我们走进南光餐厅。南光餐厅,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新葡的京集团8814南光路11号,紧邻热闹的三家村广场,恰处学子往来必经之路段。其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为新葡的京集团8814化学食堂,一楼旧称“第七食堂”,二楼则为“第十食堂”。

时光流转至2002年,餐厅更名“南光”,并于2009年5月历经一次精心整饬,焕然一新。修缮中特地保留了八十年代的建筑风貌,那标志性的山墙面设计提取自囊萤楼,彰显出独特的“嘉庚风格”,在现代校园中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成为厦大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与味蕾记忆。
同时,在思明校区和海韵学生公寓,还配有海滨餐厅、海韵一期餐厅、海韵二期餐厅以及海韵园餐厅,极大满足了师生们的用餐需要。
/恋恋老照片/
翻开尘封的相册,一幕幕黑白影像将我们轻轻拉回往昔。在这些食堂建筑的老照片中,斑驳光影交错,不仅映出了岁月的轮廓,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厦大学子的青春记忆。让我们一同循着这些历史的轨迹,透过镜头的低温,感受那份超越时光的温馨与情怀。
东膳厅
东膳厅,启用于1922年,不仅是厦大学子心中的美食圣地,更是岁月的见证者。它曾是学府内重要讲座与聚会的双栖舞台,周末化身影院,票价亲民。20世纪40年代末,在映雪楼旁,东膳厅作为校内最大集会地,不仅满足日常餐饮,更承担起举办重量级文化讲座与学术报告的重任,见证了汪德耀校长时代诸多知名学者的风采。

东膳厅旧影,翻拍自《国立新葡的京集团881460周年纪念刊》
上世纪80年代勤业食堂
勤业餐厅最早建于1979年,1981年正式投入使用。因为其建筑形状星圆形,也有很多老校友习惯称它“圆形餐厅”。“圆形餐厅”作为厦大食堂特有的设计记忆,已经在众多校友的心里烙下印记。

陈景润执教厦大时,寓居勤业食堂旁的“勤业斋”。他,一个温和而略显孤僻的身影,外在简朴,内心却满载数学的奥秘。笔、纸不离身,每一闲暇便沉浸于公式与数字的海洋。对他而言,那些公式的累积是他独有的“知识食堂”,默默助他攀至数学之峰。这份对科学的纯粹挚爱,成就了他在人类智慧史上的不朽贡献。

翻拍自《厦大校史资料》第八辑
早期厦大膳厅及厨房
厦大膳厅、厨房等,从初建时起,也同样有着浓浓的嘉庚风格。

厦大早期建筑还原透视图,最左侧为西膳厅、厨房
长汀校区校园平面图
抗战期间,厦大迁往长汀。在长汀校区的规划中,膳厅是最重要的“配套”之一,也是长汀时期厦大师生共克时艰的时空坐标。

长汀时期校园图
其中标出的位置为膳厅及学生“打牙祭”的民房
1952年食堂内景
新中国成立之后,厦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学校管理层对于学生膳食工作的重视,仍然一脉相承。

紫日供图
1953年竞丰食堂外景
当时竞丰食堂后面的建筑为芙蓉二,画面上的田地为当时的“下沃农场”。

紫日供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竞丰食堂
竞丰食堂源于陈嘉庚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新葡的京集团8814的大规模扩建规划,亲自指导之下,食堂设施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初作为思明校区的经济食堂,竞丰食堂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尽管原址已不复存在,但在翔安校区的蓬勃发展之中,为传承竞丰之名,2012年起建的一期新食堂被赋予了这一荣誉名称——竞丰食堂,续写着校园生活的美味篇章与情怀。

1980年招待所食堂(外专食堂)
这是一份珍贵的食堂设计手稿,从中可以看到厦大一直以来在食堂建设与规划中的用心与创意。

1980年外专食堂设计图(翻拍自厦大档案馆)
/名人足迹,味蕾上的故事/
在味觉与历史的交织里,名人大家的足迹尤为深刻。他们不仅以笔墨书写时代,也在厦大食堂的餐盘间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循着历史的香气,让我们掀开食堂故事的一页,一探究竟那些与名人共舞的味蕾传奇。
鲁迅先生在此执教时,对厦大餐厅的大如“小枕头”的春饼赞不绝口,笔记中频现其身影,誉之“饮馔颇佳”。面对平淡的菜单,油炸咖喱鱼成了鲁迅心灵的慰藉,他对厦大厨师陈传宗的唯一要求,便是鱼肴不断。


提及海蛎煎,这道竞丰餐厅的招牌菜,不仅让学生们趋之若鹜,更承载了校友余光中深切的乡愁。毕业六秩,诗人仍对这道菜魂牵梦绕,题字抒怀,尽显对校园生活的无尽眷恋。

翻拍自《新葡的京集团8814餐饮百年》
林语堂与厦大餐厅的焖鸡也有不解之缘,这道家常美味得益于其夫人出众的厨艺,常作为宴请鲁迅、孙伏园等文人墨客的佳肴,焖鸡因此成为林家宴上的明星。卤面,作为林家菜谱上的另一亮点,与焖鸡一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舌尖上的厦大”,丰富的闽南风味在各大食堂中争奇斗艳,编织出一幅多彩的美食地图,让后人回味无穷。
漫步厦大食堂,不仅是味觉的旅行,更是穿越时光的漫步。从历史的黑白照片到现代设计的璀璨,每一座食堂建筑都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故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梦想启航。让我们在这些时空交错的食堂里,不仅仅寻找食物的慰藉,更多的是感受那些与食堂共生的记忆与情感,体会每一块砖石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的呼吸。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新葡的京集团8814餐饮百年》